2015 年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以一場打破陳規的設計驚艷了觀展者,更榮獲金點設計獎 Golden Pin Design Award 的殊榮肯定,負責的設計團隊「無有」於入口處置放了巨型六面鏡體,改變了一般觀展時入場的體驗,以鏡面作為藝術與現實的轉化暗示。而在演講區與咖啡區,也分別以弧形面體設計及沙堆藝術,切換觀展者的虛實視角;在平面與空間之間,做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反差,參觀與被看見、主體跟客體的主從關係,提供所有人一個重新思考本質的機會,進而重新認識藝術品、藝術、世界及自身。
平面規劃上著重在連接各空間分區,並解決參觀動線複雜問題。手法為突破以往,置入八米寬大道連接東西向出入口,為主展場訂下方位;並在各區置入數個小廣場,以為錨定點。協助參觀民眾快速找到方向與規劃行進動線。各出入口處,置入巨大鏡面量體,改變傳統寫實之辨識意象,以反省內觀之中式意涵,虛化形式,映照自身,作為進入森羅萬象藝術殿堂的轉化。
曾榮獲十大台灣新生代建築設計師代表之一的劉冠宏偕同創業夥伴王治國帶領「無有」建築設計團隊為 ART TAIPEI 2015 量身打造展場空間設計。
甚麼是「無有」?曾經在紐約貝聿銘建築事務所工作多年的劉冠宏表示:「無有」取自老子的世界觀思想,無與有為萬物根本,相倚相伏進而生生不息;進而在設計上追求無隅、希聲、無形與無名,這樣一個年輕而傑出的設計團隊,如何將「以東方哲理為體,西方技術為用」的概念,發揮虛實整合及跨界融合的功力,形塑整個大會展場從建築空間到室內照明與藝術裝置的整體空間樣貌,相當令各界期待。
2016 金點設計獎評審講評:
山村健
這件作品對空間運用提出種種新穎想法,相當有意思。鏡片除了區隔功能,也因為反射而形成更深邃的空間感,影子模糊了玻璃隔間的境界。在咖啡廳空間,每張桌子的人們之間維持著微妙的距離,卻又保有整體感,都是兼具簡潔和知性的作品。